近日被称为“闺蜜机”的移动智慧屏赛道再迎新动向————小米有品正式上架一款伴侣屏“闺蜜机”。(推荐阅读:《年中盘点丨2025,移动智慧屏市场还有新故事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新品选择以众筹模式首发,虽尚未全面上市,但其亮相已透露出小米对这一领域的重新审视,并释放出其将进一步布局该赛道、完善相关品类的信号。
而从产品命名来看,伴侣屏“闺蜜机”在延续“闺蜜机”这一市场既有认知的基础上,以“伴侣屏”为前缀,着重凸显其“贴身陪伴”的属性。
这一属性在产品设计中得到体现——该产品特别配备了磁吸提手与真皮拎带,有助于提升使用的便捷性,让“陪伴”的场景更具灵活性。
此外,相较于市面上主流“闺蜜机”覆盖的家庭、户外、办公等场景,小米这款产品进一步拓展场景边界,新增了车载场景适配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也有小米可移动电视产品,但主要是在支架和可旋转等功能层面进行升级,相比之下,此次新品,无论是细节设计的打磨,还是场景化功能的拓展上,都展示出其更为深入的投入与突破。
而小米此次布局“闺蜜机”产品线,可视为其生态链战略的又一次延伸。
目前“闺蜜机”作为连接人与场景的新入口,能够与小米现有的手机、平板、智能家居设备联动,进一步强化用户对小米生态的依赖度。
另外,从业务拓展维度,“闺蜜机”所在的新兴赛道正处于用户需求觉醒期,小米此时入局,也能通过补充这一品类,让其智能硬件矩阵更具完整性,进而巩固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尤其是,市场数据已经印证了这一品类的增长潜力。根据洛图科技最新发布的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5月,移动智慧屏销量同比增长46.9%,销售额同比增长38.6%,在中国客厅智能终端设备细分领域中,其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增长均位居前列。
不仅小米需要“闺蜜机”来丰富其产品矩阵、提升生态价值,而对于“闺蜜机”这一新兴业态也需要小米这样的企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
一来小米能带来更多玩法,借助其在生态整合、品牌积累、生态链联动等方面的优势,有望为“闺蜜机”的发展赋能;另一方面,能通过市场竞争促使各品牌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和性能。
在各方的推动下,这个尚未形成固定形态与标准的产品或也将迎来更多看点。
目前行业的演进路径已清晰可见:从初期简单的带支架设计,逐步迭代为可拆卸的平板形态;从单一的家庭使用场景,不断拓展至户外娱乐、移动办公、车载随行等多元场景。这种产品形态的应用边界,正随着用户需求的升级而持续扩展。
而此次小米为新品配备的磁吸提手与真皮拎带,则进一步强化其场景适应能力,这也预示着该产品在场景拓展上的更多可能。
另外,若深入分析“闺蜜机”这一品类,其形态演进与场景拓展,也一定程度上诠释出屏幕边界消融趋势——一个品类便能覆盖从家庭到办公再到车载的多元场景,融合智慧屏、平板电脑、车载屏的多重功能。
而这种跨场景能力在用户时间日益碎片化的当下显得愈发重要,已成为智能终端竞争的关键维度。
以智能电视为例,近年来同样在场景拓展上持续深耕,从最初定位于家庭客厅的娱乐终端,聚焦影视播放等单一功能,现已延伸至在线教育、居家健身、智能家居控制等多元场景,持续突破产品边界。
这种演进不仅重构了人机交互方式,更推动了电视大屏向学习、健身、生活等全场景渗透。随着AIoT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电视正从被动显示终端进化为主动服务的智能中枢,其场景价值仍在持续释放。
当然“闺蜜机”与电视大屏的多场景渗透路径有所不同:“闺蜜机”以移动性为核心,突破空间限制,灵活嵌入各个场景;而智能电视则立足家庭固定场景,向外辐射拓展,构建围绕“家庭中心”的服务半径。
但这两种路径却都反映出屏幕终端正突破固有的场景与功能边界,朝着全场景融合与跨场景服务的方向持续演进。
更本质地看,这两种探索都是让屏幕从单一功能载体升级为连接人与场景的智能接口,最终实现“在合适的场景提供合适的服务”这一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趋势驱动和价值导向下,电视大屏产业参与者的思路也在转变——不再局限于对电视单一设备性能的打磨,而是更为重视跨终端能力整合与场景化服务生态,且呈现出多元并行的进化路径。
以IPTV业务为例,运营商可以通过“软终端”模式实现服务的跨终端渗透——用户只需在智能终端上安装IPTV软终端APK,即可获取运营商提供的大屏服务。这种轻量化的软件部署方式,打破了传统机顶盒的硬件限制,实现了服务能力的灵活扩展与场景覆盖。(相关阅读:《屏鉴丨电视大屏能否“轻装上阵”?软终端方案的实践与启示》)
另外,智能电视厂商也在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向多终端、多场景服务渗透。以酷开AI智能体为例,其通过构建“超级智能体”中枢平台,实现了教育、创作、健康、影音、生活服务及设备管理等场景的衔接。并且这一整合能力已落至电视、闺蜜机、学习机、投影等多终端设备上。
此外,产业协同创新正聚焦多屏融合体验的深度开发。通过建立统一的互联协议与数据标准,实现不同终端间的能力互补与场景接力,为用户创造连贯的数字化生活体验,重新定义人、设备与服务之间的连接方式。(《跨屏·观势 | 当3亿人同时使用大小屏:跨屏运营是大屏商业价值的“二次觉醒”?》)
可以确定的是,在“泛在屏”时代,围绕屏幕技术创新与场景重构将持续深化。对于电视大屏产业而言,通过开放协同的产业合作应对行业变革,将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深耕大屏核心场景的价值创新,更要前瞻布局跨终端、跨场景的生态融合。唯有如此,方能在无处不在的屏幕矩阵中,构建起持续生长的服务生态与不可替代的用户价值。
盛达优配官网-股票配资官网平台-全国最大的配资公司-配资著名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